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4
0

這個概念是今年開始想的,原因在於從一個金融專業前輩那邊,看到戰略研究這樣的議題引起興趣,所以蠻好奇所謂的戰略到底是什麼?

大家很常聽到什麼商業模式,或者是公司的產品該怎麼設計以及經營。這些行為就是在制定戰略以及戰術。一旦有了戰略,接著就是透過戰術去滿足這樣的戰略,一旦關鍵的戰術多數都能成功執行時,那這個大戰略就會趨近於成功。

近年來企業對於追強目標完成的做法,比較知名我認為是所謂的 OKR。OKR 概念來自於一個非常大的目標要達成,底下會結合著多數的 key result(KR) 來確保我們的目標被達到。其實看到這樣子的結構,你就會發現戰略跟戰術,對應的是所謂的 O 以及 KR。

那到底什麼是戰略研究呢,戰略的舊觀念還有舊定義,來自於我們過去在戰爭中因為都只有冷兵器,我們的戰爭可能就是以怎麼樣打一場勝仗,或者是達到我們要的目標為基礎。過去的定義可能是甲兵要很強,武器要精良,布陣要比對方更好,運用天氣、地形等知識較量。但由於現在熱兵器的盛行,甚至核武的發展,戰爭的定義已經不是只有兵器之間的較量,或者是武器之間的強度的較量,贏得戰爭也不再只是所謂的戰略最大方向。現在的戰略發展模式,不只是包含武器,或者是兵力之間的比拼,甚至現代的戰略還談論著國家之間的狀況,以及政治之間的交互。

在戰略的思考下,國家至上的觀念是最基本假設,在現代的戰略中,如果國家沒有辦法生存下去,一切的價值都變得毫無意義。那這個跟公司的經營到底有什麼關係呢,其實也是來自於公司,只是國家的一個部分,而國家所組成的是許多人組成,人的運作之間就會有所謂的政治關係,而政治的關係受到的支配,則是價值觀以及人性。而政策所追求的除了保持權利以外,甚至在思考著怎麼樣擴大以及展現出權利,而公司就必須在這樣子的環境下去生存。前面的文章提過公司的經營需考量法規等等,而這些規範也是國家至上主義的一部份。

為什麼要研究戰略呢,古時候打仗,都需要盤點資源,衡量情勢,來決定戰爭要怎麼打,而戰爭是會犧牲人命的。回過頭來講經營公司雖然不像打仗,這樣會有人命犧牲的問題(當然扣掉所謂的過勞或者是霸凌等其他事件,所造成出現人命危機的情況下不在這樣子的想法之中)。
公司或是投資如果做錯一步,最多最多的損失就是錢全部消失,甚至背負債務,但是不至於危及人命。可是戰爭的走向一旦錯誤,那人命的大量犧牲是不可避免的,古今故事,有非常多被評為轉捩點等級的戰役,期間來自於攻擊或防守的一方決策的錯誤,導致最後整體的情況發展慘烈一發不可收拾。

戰略研究與思想

接下來的篇幅,我有部分內容參考自鈕中先先生的《戰略研究入門》。

1939年有一場二戰的序幕戰役,也就是德國與俄羅斯共同瓜分波蘭。而這樣子的情況來自於,當時的波蘭不想跟附近的德國,或是蘇聯合作,而是把國家的命運寄托在遙遠的西方協助上,而希特勒當時為了確保他後方的安全,所以跟俄國簽下了協議,最後共同瓜分波蘭,進而導致了二次世界大戰。

想要分享的是一個故事的走向,我們所需要做的決定是需要這麼多東西的,包含國家間的遠近地理遠近,以及政治之間的關聯,當然如果希特勒沒有這麼的貪婪,也許波蘭就不需要面臨到這樣子的情勢。

因為問題其實是合併在一起所產生的結果,至少在許多經典的戰役上,或者是國家存亡的戰役上,接來自於複雜的問題,被後代的歷史學家給單一化,其實我們不能把一個事情的結果,歸納成好幾個子問題來做處理,而是要把問題給整合後,找出他的整體性,然後透過設立戰略的方式去考量怎麼樣運用不同的戰術分而破解。

這個想法其實跟經營公司很像,一個想法的結果是來自於我們創造。《戰略研究入門》提到在創造的過程中有三個階段:整合、想像,最後是創新。而這三個步驟又剛好呼應到前面文章所說的我們怎麼樣去反省,我們怎麼樣去發現需求。而當我們都有這些資料後,就是思考著怎麼樣去完成,或者是借力實力,透過外部的人力以及資源,包含自身既有的優勢,克服劣勢達成最終我們所要的目的。

一但有了總體的戰略,就可以制定不同的戰術,下個篇章會持續細講總體的戰略發展。


上一篇
變革
下一篇
戰略發展要考量的因素
系列文
如何營運一間公司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